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不过你会发现,有些概念跟英文还是脱不开干系。
首先,说一说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 Shopping Mall 曾经音译为“摩尔”等,属于一种新型商业业态。我们先看看学术定义。
世界购物中心协会ICSC的定义
购物中心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地产进行设计、开发、拥有和管理的零售和其他商业设施的组合体。
根据我们在初中学英语时掌握的技巧,面对这类长句子,一定先看主干。所以,购物中心就是一个组合体。
中国商务部的定义
购物中心是多种零售店铺、服务设施集中在一个建筑物内或一个区域内,向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商业集合体。
这种商业集合体内通常包含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服务场所,业态涵盖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饮食店、杂品店以及娱乐健身休闲场所等。
再来看看它的历史成因
购物中心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商业组织形式。
战后,西方国家城市居民为逃避交通拥挤和城市污染,纷纷迁居城郊,为满足此类富裕居民的需要,购物中心由此应运而生。
如何分类呢?
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将购物中心分为社区型、市区型、城郊型三类。
也可以按照面积规模分为超级购物中心(20万㎡以上)、大型购物中心(10万㎡以上)、中型购物中心(5-10万㎡)、小型购物中心(5万㎡以下)四类。
购物中心业态倾向
整体来说,零售:餐饮:其他(亲子、娱乐等)达到了 4:3:3的比例
近年来购物中心业态调整变化数据看,零售业态整体配比有所减小,体验性业态配比呈上升态势,特别是儿童亲子及服务类业态增长幅度相对较大,购物中心对此类业态的需求看涨。
规模数据的分析
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及中型社区购物中心是主流。
5~10万㎡,10~20万㎡各占35%左右,5万㎡以下的约占20%,≥20万平方米区间的占10%以下。
从趋势看,5万㎡以下的占比下降,15万㎡以上的占比上升幅度较大。
其次,说一说百货商场
百货商店是指经营包括服装、鞋帽、首饰、化妆品、装饰品、家电、家庭用品等众多种类商品的大型零售商店。
它的核心特点是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采取柜台销售和开架面售方式,注重服务功能,满足目标顾客追求生活时尚和品位需求的零售业态。
1917年10月20日,广东中山籍的澳大利亚华侨马应彪发起成立的先施百货公司正式开始营业,被誉为“中国百货商店的鼻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货零售商店,是1955年9月开业的王府井百货商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8万平方米。
原天津百货大楼,建于1927年,1928年1月1日正式开业。几十年来始终是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营业面积20000多平米,经营35000多个品种;商场主营大楼内设有11个商场。
最后,对比购物中心&百货商场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没有购物中心,常见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供销社、百货大楼。
90 年代中期,随着上海港汇商城、广州天河城、北京国贸中心的陆续建成开业,开始拥有了一批业态复合度较高、规模面积较大、且经营较成功的真正的购物中心。
按照我国的语境来解释,购物中心跟百货商场是交集关系。通常一些大型购物中心也会规划百货店、大卖场或者专业连锁超市进驻,目的是吸引客流,便于招商。例如万达广场与万达百货。
与ShoppingMall 概念类似的还有 Plaza、Galleria等名词,都具有如下特点:配有长廊、广场、庭院等,在建筑物的遮蔽下,不管天气如何都可以自由的的购物、娱乐或聚会。
对比之下,百货公司则更加强调货品门类齐全,无法提供漫步式、甚至街景式的购物体验。
当然,近年来部分老的百货公司也在重整旗鼓,重建、参与或者新建了一些全新业态的百货大楼,虽然名称没变、但是设计理念、购物体验已经完全按照 ShoppingMall 升级了。
最后,结构化的对比一下:
1、业态组成不同
百货店指的是固定的建筑场所,实行统一管理,按照楼层和专柜等若干类别销售产品,为顾客提供必要服务的零售业态。而购物中心指的多种业态组合的一站式大型商超,一般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各种功能的大型商用物业。
2、服务对象不同
百货店商圈固定,购物中心的商圈更广,客流除了本城市人口,还有可能有旅游者和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消费者。
3、获利方式不同
百货商城主要通过专柜的销售收入分成获得利润,购物中心主要通过分租物业的租金收入获得利润。
4、购物环境要求不同
百货商城重点强调商品展示效果,购物中心强调整体氛围和综合体验。
5、物业体量不同
百货商城物业一般是中等规模,购物中心要大于几倍于百货商城,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大,停车面积大。

